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兵不血刃,拿下长宁!
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兵不血刃,拿下长宁!
在姜承化看来,恒王项泰的威胁比项治要大的,这位诸侯王本身就有些特殊,在独孤信未到之前,他一直是敌军主帅,主持着整个战事。
而恒国也是跟赵国紧临,多年来一直压制,此人的能力水平相当的高,这一放,很有可能是放虎归山……
“你觉得项泰的威胁会很大吗?”
王康反问了一句。
“是!”
姜承离直接应道。
“你错了。”
王康平静道:“恒王有威胁,项泰没有,现在他是什么?只是一个弃城而逃的诸侯王,他的兵全散了,他的封国已经没有,没有人没有钱,空有一个名号又算什么?”
“而今楚国损失何止百万大军,这巨大的失利总有人要承担责任,项泰是最好的人选!”
“他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排挤,从最高处落至最底层,所以他没有威胁了。”
“那也不应该放了他啊!”
姜承化开口道:“杀了总比留着强。”
“不,项泰是个特殊的人,他拥护大楚,对国家忠心,但就是这样的人,当他遭受到巨大的落差之后,比项治更加极端,这算是一颗棋子吧,我期待着他能给我带来惊喜……”
“明白了。”
姜承化知道这是统帅大人又在布局了。
“进城之后,可大肆宣扬项泰弃城而逃之事,他被我们擒住之后,以长宁城为条件交换性命,换他一条生路,总之就是尽量夸张扩大,强调他丝毫不在意恒国城民百姓性命……”
王康开口道:“同时也要强力约束我们军中将士们,记住三不原则……”
“明白了!”
姜承化应了下来。
到了如今,他也知道王康的想法,本质上就是要拉拢民心民意。
这在楚国上层看来是最廉价也最不在意的东西,却很有可能成为覆顷大楚王朝的关键所在……
“安排人打扫战场,我们进城!”
王康沉声吩咐了一句,也是心情很不错。
经过几个月的靡战付出,总算有了收获,大败楚军,拿下长宁城。
这个意义可是相当重大的。
作为大陆第一强国,楚国无人敢惹,从来都是他侵略侵占他国,而今改变了!
长宁城,作为恒国的王都,拿下之后,可向周边幅散,一举拿下整个恒国,以此为桥头堡进而扩张。
对大楚来说,这只是偏居一隅,但在整个战局来看,是相当大的一步……
此时各处战争都已经停止。
项泰突围的军队至少有一半留在了这里,只是独孤信逃走了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他率部皆是骑兵,机动性很强,而王康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长宁城这边,不过也无所谓,只是些残部逃走,也难成什么大气候。
这边留下了军队在城外打扫战场。
大部分死伤都是项泰和项治麾下人马,而且还都是死在自己手里。
至于端王项治,也在一片尸体中被随意的堆积,并不特殊。
人死如灯灭,更是无人在意。
而王康则是在众人的簇拥中,进入长宁城。
城门口,所有守卫已经换成了盟军士兵,大将军卢召正在城门口迎接。
“禀报大帅,长宁城内所有反抗武装力量已经被彻底清除,已经受我们完全控制!”
卢召高声禀报。
这次拿下长宁,可以说是兵不血刃,让他们都明白了一点,有的时候攻城不一定非要强攻,还有很多方式。
现在就是如此,敌人拱手让出,在各种算计之下,敌军伤亡也极其惨重!
这才是完美的结果,打仗最高明的境界。
“这么轻易吗?你确定没什么问题吧?”
王康又问了一句。
长宁城是恒国的王城,也是楚国西北部第一大城,常备守卫很多。
卢召解释道:“是的,主要是敌军在突围时将城中所用兵力全部带出,所以这基本上是一座空城。”
“只是有些遗憾……”
“遗憾什么?”
卢召开口道:“据了解项泰在外逃时,几乎将王宫财物积累搬空,还有很多大家族也同时逃走,财富巨大……”
“当然,还有一些匆忙中无法带走的,还有些贵族也不在逃撤之列。”
“有些可惜。”
卢召又补充了一句。
“如果是这个问题你就不用遗憾了。”
听到王康此言。
卢召惊声道:“您之前单独派萨纳尔执行军务,莫非就是针对他们这些逃撤之人?”
“对!”
王康开口道:“有萨纳尔率部追击,他们车队漫长,绝对不可能有逃走的机会,我想也应该有结果了吧……”
“那就完美了。”
众人都是笑了起来。
这次的战果可真是非凡。
“那就没有问题了,还请大帅入驻王宫。”
卢召笑着道:“您现在也有战王的称呼啊!”
“哈哈!”
周边人都笑了起来。
“拿下长宁不是我们的目的,目的是拉拢吸纳这里的城民百姓,还有城中的氏族,该抄家就抄家,该杀就杀,看他们的态度而定,咱们也要打打秋风。”
王康接连吩咐着。
兵与匪,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相通的。
王康对此并没有心理压力。
长途攻战,尤其是草原骑兵,还有越国的士兵,总是需要激励的,以战养战也是很重要的方略。
不过普通的平民,就要另外对待了。
“卢召你之前拿下过高邑城,在这方面有经验,就由你负责此事,重点是什么知道吧!”
“是!”
“好!”
“我们进去看看。”
王康在众将的簇拥中进了内城,这是恒国王城,建设还是不错的,街道宽阔,两旁有各种店铺挨着,看起来跟其他国家的城池也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只是很冷清,难得一见本城居民,此刻他们都紧闭房门,不敢外出。
“姜承化我刚跟你说的那些宣传问题,你要主抓起来,这不是装样子,而是要让这里的城民百姓切实的感觉到我们对他们并无恶意,另外你们一起商议出一些惠民政策,比如税收方面,土地方面等,我们不抢粮,也不需要纳粮……”
边走着,王康也边给部署交待着,他说的很细致,就是要让他们具体的执行,这关系到他接下的计划……
“是!”
众人应着。
就在这时,看到旁边有着一片吵闹之声,不时还从其中传出阵阵哄笑……
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严肃军纪!
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严肃军纪!
这是一个正对街口的门店,有不少士兵围在这里,从哄笑声中,还能听出夹杂着些悲惨的哭喊……
“发生了什么事,快去看看!”
姜承化立即开口吩咐,他认得出来,这边的士兵都是原边境守军,也是归他统领的部署。
“不用,我们过去。”
王康面色沉了下来,他大约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。
众位高层走过,立即引起了关注。
“大帅!”
“大帅!”
“大将军!”
外围的士兵忙着问候。
“发生了什么?”
姜承化也沉下了脸,从刚才的哄笑中,他听到了几个不好的字眼。
几个士兵支支吾吾不敢说话。
“让开!”
王康声音很冷,几人不敢怠慢,低着头让开了通道。
到了店门,就看到其中场景。
有着一个老人正哭喊着求饶。
“各位军爷,放过我孙女,放过我儿媳妇吧!”
“求求你们!”
老汉跪倒在地哭喊着,在他的旁边还有一个中年人倒在血泊中,看地面的血迹,应该是刚死了不久。
除此之外,还能听到从内屋隐约传出求饶和其他别样的声音。
这个场景,傻子也知道发生了什么!
肯定是有路过的兵卒,看到了这家门店的女人,杀了男主人,直接将女人和女儿拖进了内屋,做什么事情,谁都知道……
“统帅大人?”
卢召小声问了一句。
看着王康那冷若冰霜的面色,他就知道有麻烦了。
统帅大人一直都在强调军纪,尤其是攻楚以来,更是发布了三不原则,不得侵民,不得扰民,不得抢民。
当然统帅大人威信极重,他颁布严令,基本无人敢不遵守,尤其还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。
现在有人犯了,还被抓了个正着,高压之下,还有人敢冒此不讳……
卢召开口,就准备求情了。
这些人明显是边境守军,也就是副统帅姜承化统领。
然而,王康根本就没有接话。
而是顺着声音,径直走到了一间房门之前。
“砰!”
他抬起脚,直接踹了过去,门应声而开,里面的场景也展露眼前,跟他想象中是一样的。
“谁,打扰老子的好事,把老子都吓坏了!”
里面那人明显受惊,喝骂了一句。
他赶紧提起了裤子,回过头吹胡子瞪眼,又准备张口骂人,但却没骂出来。
他嘴巴大张着,惊声道:“统帅大人!”
“舒服吗?”
王康淡淡的问了一句。
而这个人却吓破了胆,直接跪了下来。
“统帅大人,我……我……”
他支支吾吾,面色苍白,冷汗直流,显然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“滚出来!”
王康呵斥了一句,转身出了外面。
那人赶紧爬起跟在身后。
“关忠,怎么是你?”
姜承化皱起了眉头,这个关忠是他麾下的将领,也是边境守军的老人,还是一个五千人将!
“大将军,我……”
名为关忠的五千人将跪倒在地,忙着道:“大将军,我是一时糊涂,才犯下了这种事,您可要……”
“统帅大人,我错了,求您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!”
他赶紧求饶。
在常规的战事中,攻进敌军城池,烧杀抢掠,强抢民女玩乐,是很正常的事情,但王康治军严格,这种事情是绝对禁止,军令三番五次宣讲,很多人都不敢犯。
这个关忠,是犯了大忌。
姜承化面色铁青,他的部署做了这样的事情,还被王康抓了个正着,这让他脸面无光,而且现在可是高压严打……
虽是如此,他还是想要求情。
关忠是他的老部下,战功卓著,甚是勇猛。
“统帅大人,关忠也是一时糊涂,他……”
“姜承化,你是军正吧。”
他的话还未说完,就被王康打断,面色微变。
军中自有军法。
所谓军法从事,就是触犯军法便将会被执行处置。
军法的执行官,便是军正,主要职责,便是严肃军纪!
姜承化就是军中的军正。
四方盟军构成复杂,为了统一管理,实行相同军法,设立唯一军中。
军中有督军,有监察。
他们就是抓这些违法乱纪的人,姜承化是主要的负责人。
这一语,让得姜承化想要求情,都开不了口。
他是军正,执掌全军军纪,当然不能徇私,不然威信何在?
王康淡淡问道:“按军法纪律,关忠该如何处置?”
“扰民,侵民,杀民,强抢民女,目无法纪,按军法,当斩!”
姜承化一字一顿。
没办法了!
他知道关忠被树立典型了,当然是坏的典型。
大军进驻长宁城,统帅大人严肃军纪,要拉拢民心,在这个期间,他做了这样的事情。
这不是找死?谁也保不住他。
别说万人主将,就是军团大将,也不行!
统帅大人是要以儆效尤,同时也是给长宁城的楚民看的……
只能说关忠该死了!
“就按军法从事,立即执行,通传全军,谁若再犯,这就是下场!”
王康冷声开口。
“是!”
周边一片禁声,不敢发出一丝声音。
他们都知道统帅大人愤怒了。
关忠更是面如土色,一片悲戚。
既然已经开口了,那就不可能收回成命,他必死了!
“关忠,我知道你心有不服。”
王康开口道:“想必你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,只是玩了一个女人,而且还是敌国的女人,又算得了什么?”
“这是一件小事,但透露出来的却是很大的问题,一支精锐之士,必然是军纪严明,令行禁止!”
王康开口道:“至我颁布军纪,远到而来的草原骑兵,他们是什么样的你们应该都知道吧,都说胡人是野蛮人,可就是你们认为的野蛮人,都没有犯过这样的事,而你们却犯了!”
姜承化感觉很不自在,确实有些打脸了。
“你们不觉得羞愧?”
无人应声。
“姜承化。”
“在!”
王康开口道:“近日军中纪律散漫,连番胜仗使得军中之人起娇纵之心,你作为军正,要发现问题,并且及时遏制,再有此情况发生,你这个军正,也就不要做了!”
“是!”
姜承化应声,而后直接道:“来人,将关忠带下去斩了……”
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迎战王,不纳粮!
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迎战王,不纳粮!
关忠被带走了,他没有求饶,因为他确实做了错事。
王康的一番话,让他们羞愧。
是了,草原胡人算是野蛮的了,他们在中原国家的声名相当不好。
曾经是烧杀抢掠,无恶不做。
然而这次来的草原骑兵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改观,跟传言中根本不同。
人家都能做到,而他们却做不到,也是活该!
“这家死的男主人要给抚恤金,女人老人,好好安置。”
“是!”
“走吧,再去别处看看。”
王康面无表情的离开了。
这是一次偶然事件,但也是一次共性事件。
像高忠这般,绝对不是一个人,而这种情况,也要及时扼杀!
不说他本身就讨厌这种行为,而且现在还是特殊时期,关系着他的重大计划,必须要以儆效尤……
拿下长宁,大军进城,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,全军上下都欢喜不已,然而就这时,一盆冷水浇了下来。
隶属边境守军所部,五千人将高忠,因犯军纪被斩,很快通传全军,并且军正姜承化也在各军各部安排督军监察,严查相关犯军法行为!
一场军纪肃正,在全军展开!
这也让不少有其他心思的人,打消了念头……
尤其是扰民,侵民,抢民行为,更是绝对禁止!
当然,军纪是死的,人是活的,如果遇到有反抗民众,也可自行处置,有权直接杀死。
尊重不是惯养。
不过反抗的民众极少,他们都万念俱灰了。
在王康的安排下,针对恒王项泰的负面传扬开始了。
其实只是有些夸大而已,毕竟他确实是弃城了。
于是,很多消息开始流传开。
说是恒王根本就不是他平日表现出来的那样,那只是伪装,实际上他从来没把普通民众看在眼里。
战前临时招募的新兵不过是炮灰,只是给他们逃撤充当掩护的。
他在临走时,更是带走了王宫积累财物,还有很多上层氏族,也随同他离开。
出逃被抓获,他还以长宁城为条件,换来了自己存活的机会……
一桩桩,一件件。
使得贤明圣德的恒王,同其他那些不管民众死活的诸侯王成了一丘之貉!
民众失望了!
他们处在战乱敌控之下,可想是如何的心情?
恒王代表的是楚国,对恒王失望,便是对楚国失望!
这时王康又引导舆论,开始宣扬楚国如何如何。
比如至上而下的压迫和欺诈,赋税粮税沉重,民不聊生。
这可不是夸大,而是楚国的国情就是如此!
战争给人们带来不好的情绪,又是在这种引导渲然之下,他们对楚国没有一丝好感,更没有归属感。
分封体制之下,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楚国这个概念太大了,所以对楚国归属感很少,只是对所在诸侯国强烈一些。
如今所在诸侯国也没了。
那就都没了!
这时,就需要一个好的例子来对比衬托,这时王康的军队出现了……
敌军进城,他们极其慌张,惶惶不可终日,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?
轻则烧杀抢掠,重则直接屠城。
这是战争中时有发生的事情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……
然而,让他们意外的发生了。
他们预想中的并没有发生,别说烧杀抢掠,甚至连打扰都没有。
是的,这些士兵们都不进他们的家门,一粒米,一碗水,一针一线,都没有拿过,给了他们极大的尊重。
这些士兵驻扎街口,张贴告示,告诉他们不要害怕,不要紧张,只要你们不找麻烦,那麻烦也不会找到你们。
有人安耐不住,上街了。
他们见到了这些士兵,然而他们很友好的冲着他们微笑,示意他们不要害怕,没人会伤害你们……
军民关系就这样改变了。
他们发现这些敌军并不是说说而已,根本就是这样做的。
他们正常的生活没有被打扰,他们也知道了更多。
原来这都是来源于敌军统帅,是他的约束,是他的命令。
敌军一个五千人将侵犯了一个良家妇女,直接被斩,这给人极大的触动。
三不原则,传开了。
这让人们有种不可思议之感,在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仁义之师?
对于饱受压迫的楚民,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,然而真的发生了。
这种优待,竟然是来自敌军。
而这支敌军还做了一件让他们大快人心的事情。
就是那些贵族享受到了不同的待遇。
这个世上贫富差距永远存在,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,只不过在楚国,这种差距更大一些,更极端一些。
用王康的话说,抢这些平民有什么用,他们都是穷光蛋,米缸里都没有三升米。
有这些贵族足够了。
这些种种,更是衬托出了楚国的问题,人们的心态转变了,他们认可了这支侵犯的军队,甚至有人还想着,他们怎么不早点来?
如果是在他们的统治下,那民众们生活的可能会更好!
最简单的就是普通百姓。
无论是哪个国家,他们的需求都很简单。
不受压迫,有安定的生活,这就足够了!
显然,这支仁义之师能给他们!
于是敌对情绪转换成了认可,又转换成了支持!
恰好,王康也喊出了口号,他们发动的不是侵略战争,他们的目的,是推翻楚国这个畸形的国家,是要救所有处于水生火热的楚民!
这个大义凛然的口号,给了楚民们极大的振奋。
他们要更好的生活。
人们的思想转变了!
这些种种由长宁城开始向外幅散,并且开始发挥作用。
有的小城有的小镇还有很多地方,王康的军队都没有踏入,而这些地方竟然自发的放弃了反抗,民众们更是没有抵抗的心思,还很欢迎到来!
长宁周边,乃至整个恒国,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被拿下了。
随之这支仁义之师的统帅王康,声名雀起,在恒国范围内的楚民心中,有了地位!
在各种舆论的传扬之下,这位统帅仁义爱民,甚至成为某些人的精神领袖,还得到了拥戴。
这期间,有一句话普遍的传开,迎战王,不纳粮……
Published by